2013年2月23日星期六

檳島的人力車


THURSDAY, OCTOBER 18, 2012

檳島的人力車

    
20世紀初在汽車還沒有普遍使用的年代,檳島主要的交通工具都是靠人手拉動的人力車或畜力牽引的車輛如“牛車”。

載貨用的“牛車”有兩輪車和四輪車按載重量每車配備一至數隻牛趕牛拉車的車夫多數為印度人。

海墘路(Weld Quay)碼頭一帶由貨輪運來的貨物都由苦力(coolie即勞工)將貨扛下船放在人力車,也叫“手車”運送到各店家。

“手車”車身為木板結構,兩側加裝木板,后兩輪固定,車輪多為木制包鐵。車身前方左右有突出把柄以便雙手拉動。

車夫以潮籍人士居多當年的“手車”相當於今天的運貨卡車。 

除了載貨還有一種用來載客在舊時代上海灘上叫“黃包車”本地人稱作“人力車”普遍性也叫“人車” 。

“人車”也似“手車”,車身改為一個乘客的大座位,運行全憑車夫雙手拖拉十分吃力車夫以惠安、惠北人為多。 

絕大部分的“人車”與“手車”是由車行出租給車夫的當年還設有人力車局由海峽殖民地政府管轄。后“三輪車“興起,至50年代后期逐漸被淘汰。

“三輪車”改良自“人車” , 車前挂上一個大座位,座位上可坐兩人。車夫在后面腳踩著踏板或踩煞板和雙手握著方向杆駕駛。

“三輪車”行駛速度快遠路途也可稍遠, 同時車夫還可向前座乘客搭話聊天。

50年代讀小學我就是乘這類專車(三輪車上學。 為了能 相互照應, 車夫們還成立一個三輪車工友會。 

不過, 70年代后就被公共巴士取而代之。現有的“三輪車”多數已成為供觀光客乘用本地人也較鮮少乘搭。

19411211日早上11, 26架日本飛機環繞檳島一匝后,朝港仔墘社尾一帶(即今日Prangin Mall附近)狂轟濫炸下。

短短三十分鐘的轟炸,據非正式的估計,約一二千死於非命,到處斷垣殘壁。 原來日本機師誤把直指天空的“手車”把手當是並列的高射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